明晚期黄花梨圆后背五接雕花交椅
明清家具,因其能够完整地体现设计者的思想情感,体现时代的特征气息,富有特殊的文化艺术内涵,而被人们誉为明清“美的缩影”。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大美木艺——中国明清家具珍品”为例,概括言之,明清家具殆有“六美”。
材质美——“一两紫檀一两黄金”
考究的明清家具,多用贵重而坚实的硬性木材制成。它们或色泽沉穆雅静,如乌木黝如纯漆,浑然一色;紫檀从褐紫到浓黑,致密凝重。或花纹生动瑰丽,如黄花梨委婉迂回,变幻莫测;鸡翅木环围点簇,绚丽斑斓。
我国自古即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有“一两紫檀一两黄金”之说。一棵紫檀成材通常需要300年的时间,而且“十檀九空”,即大多数紫檀是空心的。在各种硬木中,紫檀质地最为致密,材料上有些部位几乎看不出木纹来。同时比重也最大,每立方米紫檀重达1000千克。其实除了广东和海南,我国几乎不产紫檀。到了明代,由于皇家及贵族的喜爱,朝廷派员定期赴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等地采办,因此使用紫檀制作家具大增。据史料记载,明代朝廷储存了许多紫檀原料,直到清代早期还使用明代的库存。清代中期以后,库存用完,货源一时中断,因此清中期以后制作的家具大多以红木替代紫檀了。
紫檀木从褐紫到浓黑,有金属般的色泽和绸缎般的质感,微有芳香,深沉古雅。明清主要用作制作高级家具及其他精巧器物,有沉静古朴的气度。紫檀也是明清家具最细腻的雕制木材,雕工精美者可达到穿枝过梗的程度。可以说,明清家具中以紫檀雕制而成的优秀作品足以代表中国古典家具的最高制作水平。
造型美——从腿足审视
明清家具无论一桌一椅、一杌一床,其比例权衡无不合乎准则规范。可贵且使人惊叹的是每件家具的空间的虚实分割,构件的粗细短长,弧度的弯转疾缓,线脚的锐钝凸凹,都恰到好处。尤其是简练淳朴一类,更使后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明代家具造型的突出特点是侧脚收分明显,在视觉上给人以稳重感。拿腿足来说,明代家具的腿部多使用圆形构件,其圆形构件像房屋的立柱,立柱的上端渐渐地收细,四条腿也向外略侧。柱腿之间用圆形的撑子做连络材,家具足部的变化,是腿部用材的技巧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式样。由于要在腿部的上端露出榫头,与攒边的格角部位交接,同时也要考虑到它上中下三部分之间的比例,所以使顶部收进而腿部突出。于是,足部的形状自然因腿部的曲线而产生了向里勾或向外翻的两种样式。此外,明代家具上的腿足除了有直足外,还有鼓腿彭牙、仙鹤腿、三弯腿、蚂蚁腿、等各种造型。 清初期,家具上的创新不多。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的风格逐渐明朗起来,其在腿足上也有了变化,其造型结构多有弯曲,足端也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清晚期,家具简约之风每况愈下,此时家具腿足常用的制造方法是先用大料做成直足,到中部以下削去一段,再向内骤然弯曲,弯到马蹄之上又向外弯曲。如:宝座大椅、几、小案头几座、八仙桌、太师椅、大理石面的桌、椅等,都是此种造型结构。
结构美——榫卯工艺与曲线
我国的榫卯工艺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世界家具之最。在明清家具中,由于使用了质地坚实细密的硬木,匠师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制造出互避互让但又相辅相成的各种各样、精巧绝伦的榫子来,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销,鳔胶也只是一种并不重要的辅佐材料,仅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结合理,面面俱到,工艺精确,扣合严密,天衣无缝,间不容发,使人欢喜赞美,叹为观止。
明式家具的制作技艺被称为古代家具制作技艺的最高峰。正宗的明式家具不论大小,都没有一滴胶水、一颗钉子,而是以精密巧妙的榫卯技艺来结合部件,使家具能适应冷热、干湿变化,这也是明式家具能保持百年的秘诀之一。明式家具的另一个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形变化,因物而异,各成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靠背椅,背板作S形曲线,既与人体脊柱在自然状态的骨骼相符,又表现出了独具一格的结构特色,曾被西方研究者誉为东方最科学、最美妙的明式曲线。
此外,明式家具中不少使用圆材,使其弯转有度,精巧流畅,以表现曲线美。这在圈椅的椅圈、灯挂椅的搭脑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雕刻美——设计美学的智慧光芒
雕刻在明清家具艺术整体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明清家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明清家具设计美学的智慧光芒,传递着明清两朝工艺思想追求的审美情趣。精美的良木雕刻,蕴藏着无穷的美学内涵,它的美学价值远远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为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
明清家具的雕刻技法,包括圆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半透雕等。圆雕,多用在家具的搭脑上。浮雕,有高浅之分,高浮雕纹面凸起,多层交叠;浅浮雕以刀代笔,如同线描。透雕,是把图案以外的部分剔除镂空,造成虚实相间、玲珑剔透的美感,它有一面作和两面作之别。两面雕在平面上追求类似于圆雕的效果。透雕多用于隔扇、屏风、架子床、衣架、镜台等。半浮雕半透雕,主要用在桌案的牙板与牙头上,展示出一种扑朔迷离的美感。
明清家具上的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牡丹、宗教图案等十多类。刀法线条流畅,形象生动,极富生气。
装饰美——方寸之间的简洁与繁复
在明清家具中,多通过镶嵌木、牙、石、瓷、螺甸,以至琥珀、玛瑙、珊瑚、宝石等不同材料构成不同的色彩纯度、明度、色相渐变,赋予色彩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由于镶嵌的材色和图案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明清家具(尤其是清代家具)的色彩装饰效果。
明代家具主要以简朴素雅、秀丽端庄、刚柔并济为主要风格特点,在家具装饰上,常常只是采用点睛之笔,所作多为传世之作,其装饰恰到好处,常常令世人耳目一新。而清代家具繁纹重饰、豪华富丽,大量采用髹漆、雕刻、镶嵌等工艺手法,在装饰内容上大量采用比喻丰富的吉祥瑞庆题材,来体现人们的生活愿望和幸福追求,制作手段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
此外,明清家具中的罗锅帐、三弯腿、透光、彭牙、鼓腿、内翻马蹄、云纹牙头、鼓钉等,皆体现了我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家具装饰美学的审美追求,正是不易发现的明清家具装饰美学的灵魂。这种与整体家具融为一体的装饰,既具备了加固、支撑、实用的功能,又起到了点缀美化的作用。
文化美——历史与艺术的缩影
明清家具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经过长期发展,在日常使用的家具领域里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
在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玩赏、收藏、著书和参与设计家具之风,蔚然兴起于文化圈内。如著名画家、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所临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他除了对原作的家具作局部修改外,竟在图中又增绘了20余件,表现出对家具设计的非凡才能。另外,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屠隆的《考盘余事》及清初李渔《闲情偶寄》,这三部书对明代家具进行了品评和总结,推动了明式家具艺术水平的提高。明式家具之所以脱颖而出,流风弥漫,确实可以说是这种文化背景之下孕育的结果。
明末清初,宫廷将民间家具制作大师请进宫内制作所需家具。据清代内务府档案,雍正三年养心殿造办处木作有制造叠落式家具的记载。显然,清代家具的雕工,作为制作“第一技能”而受到皇家的高度重视。清代家具的雕刻精品,不少即出自宫廷造办处能工巧匠之手,做工之精到令人叹为观止。清式家具特有风格的形成,与康乾盛世的历史环境、满汉文化的融合有直接关系。清代又是中国各类手工艺品制作技艺达到极高水平的时代,清代家具在借鉴吸收各种工艺品制作技艺、与多种工艺相结合、吸取外来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其本身的标新立异、仿古又不拘泥于古式的特点,也颇具文化价值,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深具“六美”的明清家具,成为我国家具民族形式的杰出典范和代表,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我们民族传统中不可多得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
走进博物馆,走进展厅,亲近历史与艺术,就是一种潜在与无声的学习和欣赏,“博物馆增进幸福感”谁说没有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