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椅:给独处一个空间
发布人:《品牌红木》杂志 更新时间:2015-03-10
汉魏六朝时期,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本土儒道文化交融,至中唐以后,形成了中国佛坛里耀眼明星——禅宗文化。而禅椅的最初来源便是禅宗修行。
在古代佛教题材绘画作品,都可以看到禅椅的踪迹,如赫赫有名的《张胜温画卷》《五山十刹图》以及《十八罗汉图》等,都描绘着当时禅椅的具体图像。以巨作《张胜温画卷》里“禅宗七祖”的坐具为例,从绘画上可见,七大宗师神情体态各异,但都前置足承、盘腿趺足坐于形制宽大、气度超凡的四出头扶手椅之上。这些椅子坐高较低,坐深较深,坐面宽大,后人也把具有这些特点的坐具称为禅椅。另外,在元人画的《长眉罗汉图》中,也可以看到禅师们在禅椅上打坐的情景。
《张胜温画卷》中禅宗六祖坐在形制宽大的四出头扶手椅上
不同于官帽椅、圈椅、太师椅等,禅椅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坐面宽大,可盘腿坐于其上;其次,后背和扶手以简单线条组合成四方垂直的框架,简洁通透,又给人肃穆沉静之感。禅椅本是寺院生活的产物,是在寺庙、佛堂等特殊场合给禅师打坐的特定坐具。随着禅宗文化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禅椅也逐渐被那些文人士大夫们借鉴,并经过改造和完善,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盛行于世俗生活中。
历经宋代崇简思潮的影响,禅椅也由复杂逐渐变得简练通透,直至明代时,其造型简练利落,比例和谐适度,构造精巧绝伦,予人朴素大方之感。禅椅因其彰显的高洁清雅气质,深受明朝的知识分子阶层厚爱,通常被放置在自家佛堂、书斋等清幽之处,供静坐参禅,修身养性之用。禅椅的世俗化,使它们日渐成为世俗家居生活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明式家具体系的一份子。
简洁空灵的禅椅(区氏臻品供图)
禅椅,源于禅宗文化,其内涵深厚的禅文化。禅椅的独特构造是因禅文化而生。禅椅椅背和扶手简单极致的框架为打坐者围出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易于营造冥思的氛围。而其足够宽大的坐面,让打坐者又不必接触到扶手和椅背,依赖于它们。事实上,禅椅的扶手和后背框架并非提供倚靠功能,即便倚靠上去也不会有舒适感,但这三面的存在,却起到让打坐者与外界环境相对分离的作用。打坐者坐于其上,可顿生一种遗世独立的心境,气定神闲,从容思考。这种相对的分离又不是与世隔绝,只需静心,便可以让参禅者体悟到禅的思想。静坐参禅,并非一定要到寺庙佛堂才可以,只要以清静无为之心,何处都可领悟禅道,这正是禅的宗旨。
罗汉坐在禅椅上的场景
时至今日,禅椅依然深受很多钟爱中式生活的人士青睐。因为禅椅的简洁、素雅与空灵,以及其浑身散发出的禅意,在客厅或书房中放置一把禅椅,能够彰显主人的精神修养,亦可以寄托对传统文化喜爱。不过,或许禅椅不应只是点缀生活品位的家居,而是可以为你腾出独处空间的家具,让您虽身处喧嚣中,但静坐于其上,亦能暂时放下生活的烦恼,独处沉思,收获一份宁静与闲适。(来源:第二十七期《品牌红木》杂志 徐妃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