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官方网站 | 中山市古典红木家具

栏目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红木家具好匠难寻

发布人: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 更新时间:2014-08-02

红木家具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红木家具的贵重不仅在于材料的品质,木匠水平的高低也决定着产品的质与型。对于现在的红木家具行业来说,稀缺的不仅仅是红木资源,好木匠更是难寻。

木工正在开料
木工正在开料

好木匠难

红木家具的木工活儿是重中之重。红木木材坚硬,而红木家具讲究差异性和曲线的变化,所以除开料和雕刻外,其他工艺纯手工制作,而当代精通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的工匠正在逐渐减少。并且,就目前红木家具工匠现状而言,能够潜心学习传承红木家具制作工艺的人已经不多,可以说,红木行业的工匠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境地。

面对红木行业缺工匠的难题,一些红木家具企业采用高薪“挖”工匠的手段。在福建仙游县,有从业经验的木工日入最低已经达到400-500元,月薪过万非常普遍。而且,很多红木家具企业为了能够留住这些工匠,企业不仅采取高薪,还要采取高福利“手段”。

在仙游,除了本地出身的木匠之外,全部来自于五湖四海,上至河北、江苏,下至湖广、两广地区。正因为木匠工资、福利好,三大作地区的木匠才能齐聚在仙游一隅。

木工正在雕刻
木工正在雕刻

文化是“体”,工艺是“用”

“过去,一般人家做家具,把匠人请到家里,管饭管住,慢工细活。这样制作出来的家具品质好,相当于量身定制。”某业内人士说道。实际上,即使现在,在某些偏远的农村,家具制作(还包括竹席的制作)依然延续着这样的习惯。

在明代苏州地区,文人按自己的审美情趣设计家具图样,然后雇用能工巧匠精心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工匠经常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与文人雇主探讨协商,不断改良改进。所以,红木古典家具是古代文人与工匠共同创造的。

到了清代晚期,“类如鲁班馆一类的作坊大量出现,红木家具的受众从文人、帝王,转变成了面向大众,家具变成了普遍供应的商品。以前的作坊可以说就是现代车间化生产的前身,不存在过去一木一器、一匠一器这样的考究制作,而是批量化的生产。”黄花梨古典家具收藏家、著名编剧海岩说道。海岩认为,正是这种批量化的生产以及家具的商品化,作为“体”的文化没有了,工艺也因此趋向粗制滥造,进而导致了晚清家具品质的下降。这一点,正是当前红木家具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如今,木匠的工作方式从过去的“游牧”式,渐渐转变为车间化的零件装配,传统木匠的匮乏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当代文化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