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官方网站 | 中山市古典红木家具

栏目导航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山红木学会组团参观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探寻木作家具之“新”

发布人: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 更新时间:2024-06-21

为了深化红木产区的产学研互动,推动协同创新及行业发展的步伐,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以全国首个红木古典家具行业学会组织的担当与责任,携手中国红木家具黄金专业媒体品牌红木于65日协同组织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参观调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在享有盛誉的中山市区氏家具有限公司一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举行。


中山红木精英组团走进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参观调研


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顾问、中国红木家具技术专家曹新民,中山市家具商会名誉会长、红古轩品牌创始人吴赤宇,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会长、品牌红木创始人林伟华,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国方家居董事长陈新平,中国传统工艺大师、红宝轩董事长曹兆庭,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副会长潘质洪、李成贵、符敏捷及监事窦琦柳、秘书长舒鋆鋆,以及波记家具总经理伍嘉炜,红古轩营销总监杨晶,红宝轩·央玺品牌负责人曹博文等品牌代表组团参加本次参观调研活动。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馆长、区氏家具总经理区锦泽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


中山红木精英们观看区氏家具企业宣传片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是一座专注于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研究与展示的民营公益性博物馆,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传统木作及家具工艺、艺术、文化和发展历史为主旨。木作馆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以精彩藏品展现出中国家具的悠久与多元,二层则呈现了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古代家具研究的珍贵文献资料。


讲解员为中山红木精英们介绍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的构造


移步异景,从木头的故事永恒的设计

在区馆长的悉心引导下,学会一行人悠然踱步进入陈列馆一层的常设展厅。这里,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小专题如木头的故事”“工具和材料”“一把椅子的诞生”“经典与演绎以及永恒的设计等,巧妙地串联起中国家具的演变脉络,而非简单地以时间为序。370余件(套)珍贵文物巧妙布局,每一件都仿佛在讲述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异于常规展馆,陈列馆的布局让人宛如游于园林之中,移步异景,别有洞天。


木头的故事永恒的设计,区馆长为中山红木精英们一一介绍


过程中,有一别出心裁的装置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俯下身,便可通过艺术装置闻一闻不同木头的味道。区馆长表示自己一心想做这样一个艺术装置,让到访者可以体味十余种木料的香味。同时,他特意将桌子高度做得很低,是希望小朋友也能方便体验互动。

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木头的味道

珍贵文献,传承前代匠人研学精神

除了珍贵的家具实物收藏,关于中国古代家具和木作研究的文献资料也汇聚于此。以王世襄书房藏书,梁思成和林徽因等研究学者的书稿和绘稿为代表的5000余件(套)文献资料在木作馆二楼呈现。

区馆长为中山红木精英们介绍区氏与王世襄书房的渊源

灯光一闪,精心复原的王世襄书房以近乎原始的姿态与参观者相见。2019年,区氏从嘉德拍得王世襄十柜藏书,并按其生前书房样式还原于此,区馆长认为此间书房对于研学精神的延续和传承意义非同一般,因此,时至今日仍记得当日的心情。

历史遗珍,纵观千年中国家具史

如果说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的常设展览如画卷般呈现了传统木作厚重的历史与多元面貌,其特别推出的主题展则是将视线投射至传统木作文化的某个纵深切面,探索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中的深入表达。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品

桃花源记为灵感策展,囊括了近50件珍藏的各种风格、各种材质从初具雏形到成熟的椅具,以及奇趣别款的民间椅具的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在空间布局之上别有新趣。这些古代家具是历史长河里的遗珍,来自全国各地,服务于古代不同的社会阶层需求,制作材料和工艺也不尽相同,皆出自无名工匠之手。

曹新民专家(左)与区锦泽馆长(右)合影

林伟华会长(左)与区锦泽馆长(右)合影

在这次的参观中,学会一行与区馆长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对陈列馆展现出的卓越展览品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同时,对于区氏家具五年建一馆,以崇敬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匠心赋予博物馆与展陈有了更深的体会。

区氏家具,以崇敬面对中国文化传统,以匠心赋予博物馆与展陈

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代表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术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共同利益,以引导红木古典家具行业科学健康发展,为振兴红木家具文化而求真务实的工作为目标。因此,依据红木行业中,专家、企业、学会和媒体之间关系是密切且互补的事实,合理且科学的组织四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从而推动四者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同创新,是此次活动的出发点。

从结果上看,参观调研交流活动不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也为红木家具行业的产学研发展与红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展望未来,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也表示期待与区氏家具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共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更多的交流与互动,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红木人的恒守下,周而复始,生生不息!